陈式太极拳内气浅论 太极拳的高架与低架

八卦掌分上、中、下三种练法, 通称三盘练法 。 上盘的练法是身体直立, 中盘的练法是两腿微蹲, 下盘的练法是两腿极力弯曲, 可见架子的高低全在于腿上 。 上、中盘练法适宜较快的速度, 下盘练法适宜较慢的速度, 甚至是越慢越好 。 上、中盘练法是技术性功力练习, 下盘练法是力量性功力练习 。 尽管没有三盘姿势练习的说法, 事实上无论是大架或小架, 也无论是陈、杨、吴、武、孙、赵堡等各家太极拳, 只要不离开太极拳的义理, 尤其是不要丢掉“虚領顶劲, 气沉丹田”, 都可以用高、中、低三盘练法进行练习, 许多人也正是不自觉地在运用这三种方法进行练习 。 对于太极拳来说, 上盘是高架子, 中盘为中架子, 下盘为低架子 。 架子高低不是八卦掌所独有, 更不是太极拳所独有, 不能以架子高低来区分界定、或作为太极拳名称定位的标准 。 中、高架子好还是低架子好呢?要以修炼者自身生理条件和修炼目的而定 。 太极拳修炼者年龄、才力天赋、练拳动机等不同, 拳架高低就有不同意义 。 界定拳架高低的适宜性, 可变性成分很多, 不能一概而论 。 武术传统练习重意不重形, 是重在打意 。 前人说太极拳修为“不徒作技艺之末”, 是说不单一追求技击散打, “技艺之末”就是指散手而言 。 太极拳修为, 盘练架子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 再加上呼吸、身心、内外等诸方面要求, 很像修道人长年累月地苦苦修行, 也近似于道教内炼金丹的, 把练太极拳说成是修炼, 此言不虚, 是言之有据 。 不言而喻, 太极拳传统修为是能够作为技击格斗的武技, 是可以使人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医技, 也是能够满足人们超越现世的感情需要的艺技 。 以中等高度、或较高的姿势练太极拳, 沒有惊奇之处, 很平淡;平淡所具有的趣味, 像老子所说的“道之出口, 淡乎其无味”;外观简易, 很多人都能做到, 具有普遍意义;运动量比低架子小, 能够长达100多分钟持续不间断地反复练习;平淡的东西缺乏现代审美趣味, 太极拳传统套路的审美趣味, 是气韵生动之美, 是内在的修为, ;现代审美趣味大多是外在的, 现代人多不懂、也不以传统审美为美 。 低架子练习太极拳, 下肢需要较大的支撑力量;初学者勉强练低架子时, 往往易犯上身前俯、低头弯腰的毛病;有的人甚至终身难改, 违背了立身中正、虚领顶劲的基本要求 。 低架子运动负荷量大, 下肢十分紧张, 不可能实现节节贯串;还导致上身难以放松, 往往使上身和面部表情紧张;外行人还以为是精神抖擞, 其实是违背了气敛入骨、中正安舒的基本要求 。 由于上身紧张, 还容易使气沉丹田式的逆腹式呼吸不能通畅;逆腹式呼吸本来就不是自然的呼吸方法, 在上肢十分紧张的状态下, 就更加难以随势运气;不能随势运气、不能气沉丹田, 也更谈不上气遍身躯不稍滞、腹内松静气腾然 。 大运动量的低架子, 往往一遍下来, 就已气喘嘘嘘, 不适宜长时间练习;“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 低架子所需要的生理指标高, 不具备运动形式的反复连续性, 因此也缺乏广泛地适应性 。 太极拳修炼内容除盘架子外, 还有推手、散手技击等;对于后二者来说, 步幅是否拉大, 腿是否控高, 就不十分重要 。 “动急则急应, 动缓则缓随”, 在瞬息万变的技击格斗中, 容不得双方把腿缓缓抬高;“用腿三分虚”, 把腿抬得过高反而容易让对手得机得势 。 太极拳把盘架子只当作修炼的一部分, 可以高练也可以低练, 低架子是增长下肢力量的辅助性修炼;冯志强先生就以为下肢过于低容易截气, 不主张把架子练得太低;低架子宜慢不易快, 在散打技击中仅慢练则不可能取胜 。 游戏是人类的天性, 散打技击是一种趣味性极高的对抗性游戏, 脱离了散打技击的太极拳修炼了无趣味, 违背了人类在技击中游戏的天性;中、高架既适宜快练、也可以慢练, 也适宜、散打技击;西方的拳击训练, 就没有很多低姿势, 格斗也很少会在低姿势下进行 。 太极拳对于人的体能分配, 就像金字塔一样, 是个稳固直立的等腰三角形, 站桩、低架子练习都是为了稳固下盘 。 像演员一样, 现代专业太极拳运动员训练的一切目的, 都是为比赛、表演给观众和裁判看;以观众和裁判为对象的竞赛套路, 是外在的修为, 不必强调“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 更不需要呼吸与动作的结合 。 太极拳现代套路表演是观赏性的审美趣味, 就要十分讲究外在的身体造型 。 造型空间可塑性范围愈大, 运动员表现空间范围也就愈大, 表现空间愈大, 可容纳表现材料也愈多 。 低架子表现空间大, 高架子表现空间小 。 表演的拳架适宜用低架, 修炼的拳架适宜用中、高架 。 太极拳在很低姿势中进行的动作并不多, 把架子拉低, 主要是靠把身体的重心极力接近地面, 仆步、跌叉是低架子的极限;低架子的反向是高抬腿, 高抬腿极限是“朝天蹬”, 是难度较大的动作, 也有较高的造型审美趣味;低姿势地拉大弓歩、仆歩、马歩等动作, 与高抬腿的分 脚、蹬脚、摆脚等动作相映成趣 。 竞赛套路架子拉得很低, 腿控得很高, 高不拔根, 低不松懈, 要把身体肌肉韧带拉得很开, 才能不背离太极拳规范化要求 。 许多人做不到这一点, 这样的表演, 就会给观赏者一种惊奇险美之感 。 太极拳现代套路作为低架子表演, 运动量大;表演有时间限制, 不能随心所欲地要快就快、要慢就慢;动作有严格地规范化要求, 不能自由发挥;太极拳套路竞赛和竞赛套路的训练, 都是围绕着竞赛规则所进行;太极拳传统修为在于修内, 练拳时有点像禅宗中所说的“风动幡动和尚心不动”;修炼在于己, 不必被外物所系, 心易静;表演在于他, 要投观众所好, 心不易静;太极拳套路原本只是散手技击的基础训练, 套路比赛不是传统所固有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