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有哪些,副作用最小的抗组胺药( 二 )



常用抗组胺药有哪些? 抗组胺药根据其药效、作用时间及产生的毒副作用的不同 , 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 。 第一代即指传统的抗组胺药 , 这类药作用时间较短 , 具有镇静、口干等副作用 。 代表药物有:
曲吡那敏(扑敏宁):镇静作用较弱 , 但肠胃反应较多 。
苯海拉明:特点是镇静作用较强 , 肠胃反应较弱 。
扑尔敏:抗过敏与中枢抑制作用均较强 。
羟嗪(安泰乐):药效较强 , 也较持久 , 兼有对抗另一过敏物质5-羟色胺的作用 。
赛庚啶:抗过敏作用强 , 剂量亦小 。
酮替芬:是一种特殊的抗组胺药 , 除具有抗组胺效能外 , 还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抗5-羟色胺作用 。
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抑制血管渗出、减少组织水肿和抑制平滑肌收缩的效能 , 但因具有中枢抑制和抗胆碱作用 , 可引起嗜睡、口干等副作用 , 且作用时间短 , 每天需服药2~4次 , 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
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最突出的特点是中枢抑制作用轻微 , 且多数为缓释长效制剂 , 每日只需服用1~2次 , 给患者带来方便 。 其代表药物有: 特非那定(敏迪):每片60毫克 , 一日服2次 , 每次1片 。 它是最早的第二代抗组胺药 , 在我国广泛应用 。 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有严重心脏不良反应后 , 现已限制使用与生产 。
阿司咪唑(息斯敏):每片10毫克 , 一日服1片 。 药效可维持1周 。 也曾在国内风行一时 。 但它也有心脏毒性作用 , 目前基本不用 。
西替利嗪(仙特敏):是羟嗪的体内代谢物 , 部分患者服用后有轻微嗜睡作用 。 一日1次 , 每次10毫克 。 可使过敏反应引起的分泌物增多和血管扩张得到控制 。
美喹他嗪(玻丽玛朗):特点是有较明显的抗胆碱作用 , 服后口干明显 , 对与胆碱能有关的荨麻疹 疗效更为确切 , 推荐剂量为一日2次 , 每次5毫克 。
氯雷他定(克敏能、开瑞坦):除具有抗组胺作用外 , 还有拮抗细胞间粘附分子的作用 , 达到减轻变态反应性炎症的效果 。 一日1次 , 每次10毫克 。
盐酸左卡巴斯汀(立复汀):是一种强效的局部用抗组胺药 , 它避免了全身应用产生的不良反应 , 起效迅速 , 效果确实 。 喷一次药效可维持10小时以上 , 故一日喷2次即可 。
常用的抗过敏药有哪些? 抗组胺药分为两类: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 , 前者主要用于抗过敏 , 后者主要用于抗溃疡 。

H1受体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H1 receptor antagonists,H1RAS)传统地按其药理作用不同分为:
第一代H1RAS,如氯苯那敏、赛庚啶、羟嗪等;
第二代H1RAS,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啶、咪唑斯汀、阿司咪唑等;
第三代H1RAS,如非索非那丁、去甲基阿司咪唑、脱羧基氯雷他啶等.主要用于抗过敏 。
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
扑尔敏(chlortrimeton , chlorpheniramine)
口服: 成人 4mg tid 。 小儿 0.35mg/kg/天 , 分3~4次 。 肌注:5~20mg/次 。
安太乐(atarax , hydroxizine)
口服: 25mg , qd~qid 。
脑益嗪 (cinnarizine , mitronal , stutgeron)
口服: 25mg , qd~qid 。
非那根 (异丙嗪 , promethazine , phenergan)
口服:12.5~25mg , qd~bid 。 针剂 , 2ml含50mg , 肌注25mg~50mg , qd 。 也可加在5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 , qd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