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序怎么写,书的序言怎么写( 四 )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 , 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 。 只有善良、和蔼 , 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 , 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 , 她有讲不完的故事 。 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 。 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 , 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 。 一个善良的人 , 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 , 她也是一忍再忍 。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 , 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 , 在悲伤中 , 在爱与恨的交织中 , 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 。 在阅读中 , 我发现他的爱 , 寻思他的恨 , 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 , 要什么有什么 , 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 , 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 , 一个是天堂 , 一个是地狱 ;一个充满阳光 , 一个到处黑暗 。 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着欢乐 , 童年到处是温暖 , 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 , 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们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 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 , 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 ,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

2、《童年》读后感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 。 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 , 我翻开了它 。 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 , 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 , 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 。 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 。 在外祖父家 , 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 , 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 , 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 。 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 , 尽管会被抽得红肿 。 但强壮的他 , 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 , 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 。 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 , 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 , 就像他的家庭一样 。 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 , 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 。 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 。 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 , 等等 。 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
和阿廖沙相比 , 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 , 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 , 更是无忧无虑的 。 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 , 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 。 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 。 当然 , 除此之外 , 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 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 。 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

推荐阅读